第240章:李尘想给他一个体面的机会!(求订阅,求月票)(2 / 3)

事。

刚刚李尘还生气,谁敢在这个时候惹他。

好歹也是当了这么多年的朝臣,大家谁没点本事!

处理好这件事情后,李尘又眯着眼睛打盹,继续听朝臣们汇报。

第二个站出来的是新任礼部尚书,他负责外交方面。

许多国家的使臣在看到天策王朝的列车轨道后,都想把这门技术学回去,使他们本国的经济快速发展。

可让天策王朝把技术直接白送给他们,这绝对不可能。

最近这几天,礼部的人就发现,很多外国皇族都在列车上,看样子是在偷学这门技术。

礼部尚书询问下,要不要加以管制。

李尘表示无妨,这种事情防不了的,正常的来就行,与其各种提防,都不如快速发展,永远领先其他国家几个版本,让他们永远都在屁股后面。

礼部尚书听完之后,才知道什么叫大国皇帝的格局。

接下来是户部尚书对于车马税的征收情况,因为轨道列车不仅能够带动各地区发展,对于朝廷的税收也是有好处。

户部尚书柳明翰就像是在念经一样,说轨道列车的建设成本、运营成本。

建设成本包括轨道材料、列车制造、防护大阵,运营成本包括灵石消耗、维护费用、人力成本。

然后就是收益的预估,也就是客运收益、货运收益、军事收益、经济带动。

这些全都是一些数字,听的附近的朝臣们脑壳疼。

最后柳明翰经过计算净收益和回本周期,一年半到两年内就能够回本,以后都是赚的,经济效益显著。

而且这次很多商贾世家和商会都参与投资,这种方式对国库来说非常好,柳明翰建议以后有什么建设项目,其实也可以考虑让商会参与。

天策王朝老的经济模式,基本上都是从国库里调动,这种创新的方式取得一定成功,积极推动商会参与建设,国库的压力也小。

柳明翰说的这些数据,朝堂上那些武将简直就像是在听紧箍咒一样,是一点都听不懂。

反正大致上的意思就是,修建列车轨道,两年内就能够回本,这点他们还是明白。

李尘认真的看了下柳明翰呈上的清单,也觉得户部尚书让他来当,简直是合适,真不愧是神童。

武将们都很好奇,李尘看得懂这玩意?怎么还看的很认真!

李尘要是知道他们这么想,肯定会一人给一个大嘴巴子,很多朝政我只是不想管,不代表我看不懂。

好歹我也当了这么久皇帝,你以为我像你们这样,满脑子只知道打仗。

李尘也是多次对柳明翰进行赏赐和表扬,虽说是他本职工作,但该赏的还是得赏。

和刚刚的吏部尚书就形成鲜明的对比。

柳明翰明显就是一位工作能力特别强的臣子。

今天早朝事情非常多,户部尚书刚退下,工部尚书又站出来。

也就是表达,这次帝都到云海城轨道列车的成功,许多地方都要求通车,参与建设。

这个李尘昨天就知道,只要天策王朝能够适应这种模式,肯定要大力推广。

接下来刑部尚书庞进也来凑热闹,他表示列车和列车站台人员密集,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他能考虑到这个,确实也是用心了,李尘就让他自己安排。

对于庞进,李尘还是比较放心,起码从他做事风格来看,就是一个工作狂。

等下了早朝,兵部尚书就来到李尘的御书房。

他上奏一份密折,上面是三皇子李羽的军队调动情况。

李羽已经从南方前线撤下来,回到东部的青丘城。

青丘城可是一个军事重地。

李羽所在的第二集团军,其实主要也是防备海族的入侵,还有东部周边一些国家。

现在第二集团军回去,那些从天策王朝中部调往东部的军队,是否要调动回来。

在天策王朝,皇帝可是有最高的军队调动权限。

当然,话是这么说,但也要看皇帝的威望。

要是一个傀儡皇帝,他说的话也没谁听。

现在的李尘,谁敢不听他的话。

这些大规模军事调动,在不是非常紧急的情况下,必须得先汇报李尘,听李尘的调遣。

“你说说看你的想法。”李尘对着兵部尚书说道。

兵部尚书沉思片刻,回答道:“回陛下,那支军队在第二集团军附近,防区重叠,迟早会发生矛盾,可离开的话,第二集团军的气焰会更胜,以臣之见,还是把那支军队留在东部驻防,只需要退出防区,就能够让第二集团军也不敢轻举妄动。”

对于这种问题,兵部尚书肯定要回答,给李尘当了一段时间的下属,李尘喜欢什么臣子,不喜欢什么臣子,他可是清清楚楚。

你可以说兵部尚书是老油条,但他的想法没错。

李尘就最不喜欢那种,一问三不知的臣子,那样李尘就会觉得,你在这个位置是不是没有用。

只要李尘有这种想法,那么这名臣子基本上就要做好被罢官的准备。

天策王朝可不缺人才,一大堆官员就等着升官。

兵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