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勉学歌
俗语说阳春三月,但按照公历计年后,人们往往还无法切实地感受那温暖的气息。当农历三月施施然到来,整个大地才真正沐浴到了春天温暖而轻柔的怀抱中。
肖平兴致勃勃地提议道:“芸芸,今日天朗气清,万物复苏春来,我们去登文峰山如何?"曾芸芸欣然点头:“好极。正好求一个好兆头。”沿着蜿蜒的山路而上,竞然遇到了不少行人,其中有相当比例是读书人。他们满怀憧憬,目光坚定,直奔山顶而去,那些并不强壮的身躯此刻却充满了一往无前的锐气。
过了山脚,二人就听到了一阵嘹亮的歌唱声:“君不见东邻一出骑青璁,笑我徒步真孤穷。读书一旦登枢要,前遮后拥如云从。昔时孑身今富足,大纛高牙导前陆。始信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君不见西邻美妇巧画眉,笑我无妻谁娶之。读书一旦高及第,豪门争许成婚期。昔时孤房今花烛,孔雀屏开欢中目。始信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王君不见南邻万顷业有余,笑我饥寒苦读书。读书一旦登云路,腰间紫袋悬金鱼。昔时笔瓢今梁肉,更是全家食天禄。始信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栗。
君不见北邻飞宇耸云端,笑我屋漏门无关。读书一旦居相府,便有广厦千万间。昔时苇檐今梁木,画栋雕爱成突兀。始信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歌声虽然韵律称不上优美,却字字清晰,将歌唱者内心炽热的憧憬毫无保留地尽皆展露。
山道上,一个年轻人豪情满怀地笑道:“我辈当如是!"不远处,有人不禁笑出声,然后随即遭致身旁之人的责备。看那装束,发须皆白的老童生正在教训自己的儿子:“读书即是习举,习举即位登第,登第则有车马仆从,有美妻,有天禄,有广厦。”
难道要嘲笑他们追名逐利吗?曾芸芸觉得自己没有那么清高。社会氛围如此,就像她来的那个世界,宇宙尽头是编制,每一次公考或事业编考试,都是乌压压的考生。难道大家都庸俗吗?哪怕是,也无可厚非,毕竞大家都是凡俗之人“苦寒的日子终于尽数过去了!"曾芸芸和肖平在这个阳光明媚的上午登上了文峰山的顶峰,饱览了一番世间万物的勃勃生机,不由畅快地开怀呼喊。肖平此时尽脱平日苦读的严肃之态,指着远处一棵早已枯朽的老树上面仅有的一丝嫩绿新芽,感慨道:“芸芸你看,这是'病树前头万木春',还是“秋收吾望,悲之真徒然?”
在曾芸芸的熏陶下,肖平读书涉猎甚为广泛,知道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并不稀奇,但读过皮日休《苦雨中又作四声诗寄鲁望》则出乎曾芸芸的意料。
曾芸芸道:“平哥哥是不是觉得此树挣扎无益,最终逃不脱匍匐于衰草之间的下场?”
肖平道:“我说不好。似乎觉得此树很努力,但也的确很苦。若是它不如此挣扎,似乎也不会这么累。”
曾芸芸问:“平哥哥觉得大明的百姓生活得如何?”肖平叹息道:“原本觉得只是你和我苦了一些,大多数人都还好。最近你我生活改善,我却觉得大多数百姓生活得甚为艰苦,尤其是那次见到阿丰这些流民,更觉民生之多艰。”
曾芸芸手轻柔地抚着身侧一棵树泛青的树干,缓缓说道:“既如此,那些贫苦的百姓就要放弃生的希望,不去挣扎了吗?”这一问,让肖平的额头直接冒出了细密的汗珠。他这才猛然意识到自己刚刚的想法有多么可笑和荒谬。
曾芸芸又道:“平哥哥,可还记得横渠先生那四句话?”肖平郑重地点头,朗声念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曾芸芸遥望着远方喷薄而出的朝阳,悠然地叙述:“横渠先生的名和字取义于《周易·坤卦》的′君子以厚德载物。'他少年时就对兵法有浓厚兴趣。当时,北宋西部边境经常受到西夏侵扰,处于边境的张载,和很多年轻人一样,对此格外关注,也曾梦想投笔从戎、收复失地。庆历元年,西夏出兵攻占洮西,他给时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主持西北地区军务的范文正公上书,请求对西夏用兵,并自告奋勇准备联络一些人去攻取被西夏占领的洮西,他信中所附的《边议》寄寓了学以致用、经略边疆的远大抱负和不凡智谋,让一向乐于奖掖后进的范文正公惊喜异常,因此在延州军府接见了张横渠,并且点拨了他一句话,令张横渠受益终生。”
肖平急忙问:“是哪一句?”
曾芸芸道:“儒家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曾芸芸的这句话,肖平很快便明白了其中深意。儒生,本分是研习儒学、重振儒学,不必研究军事博取功名。这并非说军事不重要,而是在重振儒学上,张横渠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肖平颇为神往,道:“怪不得有书中写横渠先生早年曾研习佛老思想,又回归儒学,尊礼贵德,乐天安命,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我当以先生为榜样!”
对肖平点拨了一番后,曾芸芸和肖平心满意足地返回村里,一路所行速度甚快,心情为之畅然。回来后,二人似乎都能看到对方身上蒸腾而起的缕缕白气正彼此打趣时,阿丰满脸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