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宋廷全民皆兵(1 / 2)

秦州、胥州接连失守,号称拥有八州三十二郡的宋国君上宋世基终于慌张了起来。

原本派去王俊前去收鸭儿关这个重要关隘,遣军二万足矣。

没成想竟起了一个新人物张邺,不仅没能拿下鸭儿关,反而让他损兵折将。

这张邺究竟是何许人也?

竟然名不经传,就这么突然异军突起,硬是从他手里夺走了两个州八个郡。

宋廷朝堂哗然,宋世基更是暴怒如雷。

那逃走的熙河郡郡守付毕此刻跪于宋国王廷,声音极具悲惨,泣声道“君上,微臣死守熙河郡苦撑十日,奈何那张邺小贼奸诈,竟然派出十万余人围困郡城”。

一边说,一边抽泣,还不忘抹一把眼泪,继续说道“臣等一路厮杀,巧幸杀出重围,便马不停蹄,直赶京师。报禀于君上!”

付毕一番泣不成声的陈述,既隐瞒了他弃城而逃的事实,又巧妙地汇报了敌情。

宋世基见到如此忠臣,想是经历多少生死,方才活到京师鹿中。

相比下,自己以为死忠的陈实反而投诚降敌了。

如此看来,这个付毕才是忠心之将,当以提拔重用才是。

他安抚道“爱卿能坚持守城十日,已实属不易,暂且休息养伤。”

言毕,便有宦官搀扶熙河郡守付毕离去。

仆射王相如出班奏曰“君上,贼人张邺其心可诛!

揭竿而起,自号荆军,打着复辟荆国的旗号,恐怕民心不稳啊!

张邺之祸,大于与南、明的争端。”

这位仆射大人王相如,是尚书令汪宇的副手,负责协助尚书令处理政务,也算是王廷君上的近臣。

尚书令位于三公之下,文官的前流之列。

汪宇自然熟悉自己的下属,知道王相如一般都是沉默寡言,鲜少主动开腔。

而且王相如的才能远在自己之上,他既然能提出此话,必然不是无的放矢。

汪宇刚想上前帮腔附议。

此时,站在群臣之首的丞相柳培元开了口“君上,仆射之言,未免危言耸听!

今荆国三分,天下未定,南牧占据五州,明景阳手握六州。

此二人皆是枭雄,对我宋国虎视眈眈,不可不防。

那张邺不过跳梁小丑,跗骨之蛆,当以雷霆之势碾压过去,不足为惧!”

宋世基闻听点头认可,在他眼里,目前只有南、明对他有最大威胁。

至于那张邺,无非是运气好,他给陈实新组的五万新兵,都是生瓜蛋子,本来就没有什么作战能力。

败了,也是理算当然。

见君上点头,御史大夫胡世展却有不同意见“君上,丞相之言尚有些出处。诚如丞相所言,当务之急,南、明才是头等大患。

然而张邺也不可不防。

只是眼下国中主力尽在与南、明边界,一时也难以腾出手来去除掉张邺之祸。”

丞相、御史大夫意见相左,而且问题的症结确实明了。

众人见二公相互角力,大家都缄口不言,静观其变。

宋世基皱眉发愁道“众爱卿可还有良策?”

王廷一片寂静,竟无一人可答。

丞相柳培元老脸隐藏着狡黠,他似乎正等君上有此一问。

他再次进言“为今之计,当以全民皆兵,方可解祸”。

全民皆兵?

王廷之上,群臣交头接耳,似乎都对此感到不可思议。

王座之上,宋世基也似乎在等丞相柳培元扔出此一句话。

他眉头紧锁,目光扫过群臣,试图从他们的表情中看看赞成的人有多少。

全民皆兵?

这确实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提议,它意味着要将宋国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百姓都卷入到这场战乱之中。

“丞相,全民皆兵?这岂不是要让全国百姓都参军?国家田地谁耕?军备粮草从何处可征?”宋世基的声音中带着故意的疑虑和不解。

柳培元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抹精光“君上,全民皆兵,不是所有人为兵。各家各户男丁,满岁数者皆征,留下老弱妇孺,足以耕种田地。”

群臣寂静,经无一人敢于直言。

御史大夫此刻已然看出君上与丞相二人一唱一和,似乎早已经计划好了。

他已经懒得与之较劲。

群臣之中,仆射王相如刚想要出班说话,被眼疾手快的尚书令汪宇拉住,并示意不要出列。

宋世基见下方无一人提出异议,暗自点头。

丞相柳培元继续道“非此不足以解燃眉之急。

张邺虽不足为惧,但其势头正盛,若不及早遏制,恐生后患。

而南、明二敌又虎视眈眈,我们唯有发动全民,才能凝聚出足以抵御外敌的力量。”

宋世基闻言,表面表现得犹豫不决,缓缓开口“丞相所言不无道理。全民皆兵,确实能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兵力,对张邺形成压倒性优势。

然而,此策也有其弊端。民众未经训练,战斗力有限,且此举可能会扰乱民生,引发民怨。”

柳培元似乎早有准备,他不慌不忙地说道“君上,民众虽未经训练,但人数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