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赶回克里特大岛?先保住重要的海上节点?
不对!这很可能是奥地利人的阴谋,自己手下的小船怎么可能快得过战列舰?
按照上面的估计大概率是山中熟练的老猎人,使用的多半也是那种自制的超长枪。
一切发生的太过突然,以至于大多数士兵都不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只知道自己的营地一夜之间就成了废墟。
一大堆疑问充满了维斯利准将的脑子,而且奥地利人在攻克了克里特大岛之后不是应该奔着自己来吗?
但是效果都很差,军队进入大山之中就和石沉大海一样,最多一次派了300多人居然一个人都没能活着回来。
其实这些英国人一顿瞎琢磨倒是意外地接近了事情的真相,只不过那里居住的并不是山中老人,而是奥地利帝国的猎兵学院。
不过一些猎人和狩猎爱好者通常会将枪管加长到1.2米,甚至更长,这样有利于提高子弹的精准度。
让他们更没想到是,在他们宣战一天以后英国地中海舰队就迎来了全灭的命运。
克里特岛的海军准将维斯利男爵立刻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他当即调集了岛上绝大多数力量外加十艘战列舰驶向了亚得里亚湾。
之后阿尔巴尼亚的驻军司令特意找来了海军的神射手,想要以此来反制。不过效果依然十分不理想,毕竟对方并不恋战,目的只是骚扰和破坏而已。
台下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毕竟英国这几百年间干的就是保护本国贸易,打击竞争对手的勾当,那些议员背后的财阀们最喜欢听这个。
那些来猎杀他们的人就是被山中老人选中哈桑,传说中这些人都是技艺高超且悍不畏死的刺客。
不过约翰·罗素的想法有些天真了,奢侈品好不好用其实还在其次,其主要作用是上层人士相互之间进行竞争与区分的工具。
那些野蛮的当地人会想尽一切办法刺杀他们这些入侵者,绑架、投毒、打黑枪几乎是无所不用其极。
毕竟倚强凌弱是海战的最基本规则,奥地利人不可能连这个都不知道,而此时维斯利准将的舰队就是一支最容易歼灭的孤军。
但他很清楚自己这支舰队使命就是封锁亚得里亚海,于是乎维斯利准将派人通知克里特岛让后续舰队与自己汇合完成任务。
不过最可怕的并不是他们,而是一些赏金猎人,那些人可以在极远的地方射杀哨兵。
他看到一支至少有三十艘船的舰队正在前往西方
维斯利准将一时有些摸不清头脑,奥地利人是怎么攻进克里特岛的?一支三十艘船的大舰队又是怎么从他眼皮底下溜过去的?
一些获得外出权力的军官甚至以此牟利,一杯在伦敦只要五便士的劣质兑水朗姆酒,在这里居然要五个先令。
维斯利准将立刻下令将之前去克里特岛送信的那艘船上的所有官兵全部抓起来审问,他就不信是所有人都串通好了。
英国人虽然不承认法国的临时共和政府,但是也完全没有为路易·菲利普复国的想法,对于尚博尔伯爵他们也没有任何好感。
这五先令可是相当于这名士兵一个星期的工资啊,要知道这里可是全世界所有英军驻地中阵亡率最高的地区。
然后为了进一步分流客户,他们还搞出了一堆概念,比如什么钢制缝纫机,红木缝纫机
弗兰茨估计这就是最早消费主义的雏形了,这种概念在更是受到了英国人的强烈欢迎
不过缝纫机和胶鞋成为了奢侈品,这在弗兰茨眼中还是有些魔幻的。
整个英国国会之中并没有什么强硬的反对派,毕竟此时的英国正在经历经济危机和国内叛乱的阵痛,他们迫切希望发起一场战争。
“是谁?谁在那里!”
来到这里的确实都是奥地利帝国各地的精锐,目前他们到这里就是为了拿驻扎在都拉斯的英军练手的。
于是乎阿尔巴尼亚的英军中流传了一则传说,那就是其实北部的山中居住着“山中老人”。
至于骑兵在这种复杂的地形同样发挥不出来优势,而且他们的骑兵规模有限,同时数量也严重不足,所以依然是送人头。
之后海军大臣奥克兰伯爵在国会上宣布了他伟大的作战计划,一个可以立于不败之地的计划。
只不过这个时间并不是士兵们可以外出的时候,而对方显然不是一名军官,于情于理杰克这名哨兵都应该盘查一番,并且报告给上级知晓。
两天后逃出来的阿尔巴尼亚驻军军官来到了克里特岛声称都拉斯遭到了阿尔巴尼亚人的袭击。
尤其是越有钱的人越喜欢消费国外的高档奢侈品,因为这样才能标新立异体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
夜晚,军营发生大火,军火库发生爆炸,几名军官趁乱开走了旗舰,剩下的船都被人炸沉了。
事实上奥地利的缝纫机和胶鞋是此时